彭介华:引领湖大电子技术课程走向全国

编辑:詹锴洋 刘铭涛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7日              浏览量:


彭介华(左一)和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童诗白合影

人物简介

彭介华,男,1937年生,湖南花垣县人,土家族,中共党员,教授。1960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器专业。1960年至1999年在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任电气工程系副主任、电子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教委第1、2届“全国高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湖南省高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华中地区高校电子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

主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脉冲技术》、《电器学》等课程。出版著作5本,参编教材6本,编写讲义3本,其中1981年出版发行的《MOS数字集成电路》著作是我国较早的微电子技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12篇,有5篇被世界著名的检索刊物收录,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

担任国家教委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期间,为我国高校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和电子技术教材编审、本科生培养等作出贡献,在国内高校享有高知名度。

作为湖南大学“电路与系统”和“理论电工”两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两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立与建设、研究生的培养等作出了贡献。先后承担国家、部、省重大科研项目8项。其中“废水COD全自动检测技术研究”1990年通过机电部部级鉴定,该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专利3项。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采访回忆

1986年,我有幸被聘为国家教委“全国高校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成员。通过组织主办和参与全国性的各种教研、竞赛活动,促进了我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水平的进步,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文革以前,我国理工科高校使用的电子学教材均由高等教育部电子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这个编审委员会的成员是由教育部部属大学的8位著名的老教授组成。他们都是解放前留洋回国的学者。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高校教材的编审停顿了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全国高校急需编审各专业基础课的统一教材,供大学生使用。时间紧迫,任务庞大。教育部决定增补一批年青的老师充实“教材编审委员会”。1986年6月教育部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高校教学改革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历时近一个月。会议决定将原“教材编审委员会”改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扩大其职能,既承担全国高校基础课统编教材的编审任务,还承担全国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指导任务。会议决定成立“全国高校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下属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小组成员除上述八位老编审委员以外,还需增补三位年青的老师。非常幸运,我成为三名增补成员之一。

彭介华(后排右一)国家教委电子技术教学指导小组委员合影(1986年厦门)

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会被选中。为什么?因为全国高校有一千多所,实力强的高校非常多,且大多直属教育部。而当时我们湖南大学是属于机械工业部,且是1958年才恢复的大学(注: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被撤销,恢复之初隶属于湖南省,1963年改属机械部)。刚恢复的一所大学,又经历十年文革,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缺少资金、缺少师资、缺少实验设备......什么都缺。论实力,论知名度,我们湖大远不如教育部所属高校。事实上,新增补的三人,除我以外,另外两位都是直属教育部大学的老师,清华大学闫石(上图后排左二)、华南理工大学陈贤瑞(后排左一)。我算是幸运的,但选中我的真正原因当时我一无所知。

后来,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新增的三位年青老师都是八位老编委提名推荐的。老先生们对我在几次全国性教学改革会议上的发言很欣赏,且那时我己是副教授,这在文革后职称晋升中我算是升得早的(1983年),加之又有一本最新电子技术专著《MOS数字集成电路》出版(1981年),得到了老先生们的赏认。

从此,我每年都参加指导小组的工作会议,参加全国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参加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参加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一年又一年,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的统领下,审订出版了两套全国工科高校适用的统编教科书: 一套是清华大学童诗白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清华大学闫石主编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另一套是华中理工大学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此两套教材在全国高校使用了20多年,至今全国高校仍在使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此两套教材经历了五版的修订,已形成面向21世纪的金典课程教科书,荣获了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此外,电子技术课程指导小组还编审出版了许多辅助教材和教学改革论文集,召开了许多次全国性教改经验交流会等,大大推进了全国高校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大大提高了高校师生的电子技术科技水平。

电子技术课程指导小组委员们多年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八位老先生劳苦功高,我们三位年轻委员也流下了辛勤的汗水。

国家教委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指导小组扩大会议在湖南大学召开(1989长沙)

此间,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院)也每年都派老师参加教学指导小组举办的全国性的各种会议与活动。1989年秋,我校作为东道主,成功主办在岳麓书院召开的电子技术教学指导小组扩大会议,反响特别热烈;后来还成功主办华中地区高校、湖南省高校的大型教改经验交流会等。会上,我校教师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深受大家欢迎。此外,我校还承担了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任务,前后编著了两本教材:我主编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1997年)和蔡明生主编的《电子设计》(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高校适用,也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我校在全国和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了湖南省高校的领头羊,被选为“湖南高校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我被选为理事长,又被选为“华中地区高校电子技术学会”的副理事长。1994年我校受命牵头组织我省高校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被任命为湖南省竞赛组委会主任。在我省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下,我省和我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三个一等奖,数个二等奖,且上北京领奖。此后,该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我校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成为了电气院一张耀眼的名片。

我受聘为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持续两届,长达十年之久。通过组织主办和参与各种活动,确实推进了我校师生电子技术科技水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我校在全国高校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也算是为我校电子技术课程走向全国做了一点贡献。

图文 | 江亚群 熊芝耀等

编辑 | 刘铭涛

审核 | 李勇  彭琪淋  高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