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调生:湖南大学控制学科博士点开创者,教坛追梦六十载

编辑:詹锴洋 刘铭涛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0日              浏览量:


人物简介

童调生,男,1934年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0年1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成为猎潜舰海军战士,参加过驱逐敌机的战斗。196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1962年始一直在湖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44年,1978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1990年创建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博士点(即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并为该点首任博导,也是湖南省该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共培养博士、硕士50余名,且众多已成为学术造诣深、成就卓然的著名专家和学者。

主要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系统算法与应用(信息融合算法、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等方面的研究,1989年出版著作《电气工程最优控制》获国家科技著作二等奖,主持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部省级项目多项。在理论方面创立了增广控制的延时补偿和扰动补偿理论(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控制理论与应用》及《科学通报》等刊物上)、一类最优控制奇异解(发表在《自动化学报》、《科学探索学报》及IFIP上)、同步电机的初始值算子和超瞬变电势等重要的理论方法。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湖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曾被评为湖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退休至今仍继续从事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领域的研究,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艺术教育等报纸杂志发表论文、散文和美术作品十多篇,创作《问道—文化新论》专著1本,并在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


【编者按】童调生教授退休以后,仍以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奋斗在教育科研第一线,在省内外十多所高校和单位多次做人文素质教育演讲和学术专题报告,在总结科学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作出版《问道—文化新论》专著1本。

2013年6月,童调生教授在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做“科学、艺术与创造之美”专场学术报告;2013年11月,在湘潭大学和湖南工程学院与师生们漫谈“科学·艺术·创新之美”。


童调生教授结合自己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以艺术感悟的视角,从科学与艺术的目的、科学与艺术的共性及科学与艺术创新的人文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科学、艺术与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其独到的见解,并进行全新的诠释。他用引人入胜的诗词歌赋、精美的绘画、音乐、建筑作品等展示了艺术的想象之美、创新之美;用“开普勒行星三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和“相对论”等阐述科学的创新之美。

艺术与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童调生教授从美学的角度剖析了科学与艺术存在的四个重要的共性:一是古诗、古建筑的艺术对称之美与控制理论的对称性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是音乐中乐音、节拍的严格周期性与科学中的元素周期律、数学中的各种周期函数等表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三是自然科学和艺术都会展现出非常态化的奇异之美,如宇称不守恒、交响乐队中的打击乐、音乐中的变奏和控制中的奇异性等等;四是艺术与科学中的抽象性成就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独特的审美景观。同时,他还列举了很多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例:白居易诗词中的对称性、蓝色多瑙河音乐中的周期性、古诗中的朦胧抽象之美等等。

报告会中,童调生教授与青年学子进行热烈的交流互动,并以爱因斯坦“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歌德“幻想是诗歌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胡适“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等名人名言,鼓励青年学子们在科学和艺术的无限时空中翱翔。

2014年12月12日,童调生教授在湖南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做“国学——对科学创新的启示”主题讲座


2016年9月29日,童调生教授在“岳麓讲坛”作题为“国学中的科学文化”的主题讲座

......

在总结科学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童教授近期创作出版《问道--文化新论》一书,该书由哲理、艺术和国学的创新之道的论文、散文和童教授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术作品组成,提出了文化领域中诸多新论点。该书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文化普及性,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undefined

(童调生教授创作的美术作品“追梦”)


(“一本我书主义”和我)

文 | 江亚群 马楚航等

编辑 | 刘铭涛

审核 | 李勇 彭琪淋